谁说女子不如“楠”
——记集团敬业服务标兵姜楠
本刊记者 林以诺
在重庆华峰化工,有着一位操着一口流利东北话的姑娘,名字却宛若江南女子般温婉。离家2600公里,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华峰,这一待就是十年。她就是重庆华峰化工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姜楠。
十年来,她先后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两个部门工作过,今年更是被评为集团敬业服务标兵。“我的肩上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年初召开的员工大会上,当从集团董事长尤飞宇手中接过奖牌和奖金时,她不禁有感而发:“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同时也是对华峰化工培训团队工作的支持与肯定。”
初到华峰,东北“女汉子”的坚守
2011年4月,姜楠选择加入华峰,当她第一次从涪陵市区一路颠簸到厂区所在地时,初体验让她“傻了眼”,住在工地的活动板房里,时常会遇到洗澡洗到一半就停电了,夜晚的大风吹得板房吱吱作响,重庆酷热的夏天让人感到窒息、阴冷的冬天又让人瑟瑟发抖,这让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感到一点也不“巴适”。
当时,姜楠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进入办公室负责文宣工作,办公室的工作非常细、也很繁杂,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性的情况需要处理,也正是在这一个阶段,她开始慢慢培养自己养成“严、细、实”的工作态度。
“有时候看着江对岸,一趟趟绿皮火车经过时,看着灯火通明的车厢,听着轰隆隆的声响,我就非常想家,偶尔也会哭几次。”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时,她笑着说:“咱东北女汉子哭归哭,但是还是要‘抗造’。”就是凭借着这一股子不服输的“执拗劲”,她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就这样她慢慢地适应了全新的生活,融入了华峰这个大家庭。
培训创新,巾帼的“小块头”有“大智慧”
2013年5月,姜楠调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培训工作,当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内容时,一开始也是比较迷茫的,特别是公司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华峰速度”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摆在她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姜楠所在的团队认真总结培训历年来遇到的问题,并在2020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标准化员工”的概念,为了能将培训管理上“要求不一致、执行不到位、无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建立了重庆华峰化工从装置到班组的培训管理体系,组建了专职或兼职培训管理队伍,完善了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条可持续、可推广的标准化培训链条,解决了培训不成体系的顽疾。
不难发现,巾帼的智慧也在一次次改变中显露无疑。围绕“标准化员工”的核心概念,姜楠和她的小伙伴们共同完成了89个工作岗位的员工合格标准的制定、260门课程的标准化课件的制作,以及104个岗位的13670道题库的建立工作,认真落实考核指标,制定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年底员工培训合格率也从83%提升到了94%。
同时,作为公司工会的一名委员,姜楠始终秉承着“服务员工”的理念。当谈起工会工作给员工所带来的福利和帮助时,这位东北姑娘的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扎根白涛,华峰让我收获稳稳的幸福
身为一名独生子女,姜楠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辽化职工。2014年,她嫁入白涛,落户涪陵,算是真正扎根在重庆这片热土上。培训的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她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重心都放在了工作上面。
有时候她也会问自己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姜楠向记者坦言:“我想答案只有一个,既然选择到了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工作,那就要把工作做好,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所有受的苦、挨的累才没有白费。”
谈到这里,姜楠又回忆起小时候的那段经历:在一个大雪纷纷的夜晚,父亲兼职跑了一个晚上的三轮车回到家后发现衣服的袋子破了,当天赚的钱全都丢了。当时母亲埋怨父亲为什么不仔细点,父亲却一点都没有抱怨。看着父亲泛红的眼眶、满手的老茧,当时并没有太在意,长大后才明白: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并没有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把这一份责任担在肩上。
这种责任感一直激励着姜楠,也让她总能在生活和工作的困难中找到幸福感。采访过程中,姜楠总是说:“在华峰工作非常幸福,在这里生活非常‘巴适’。”因为她在这里收获了成长、收获了爱情、收获了事业。
“今年是我入职华峰的第十年,我相信未来还有二十年、三十年,无论是培训的路上,还是工会的工作,我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让满意多一点’的服务理念和‘主动、严谨、责任、奉献’的工作态度,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姜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十年的行动再次证明了那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