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企业文化案例

“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是华峰的企业精神,华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华峰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华峰》杂志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企业文化案例故事,通过情景的真实再现,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华峰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这些案例所讲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企业里的小事,却件件真实,例例感人。为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在每个案例后面都进行了点评,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暖心!华峰铝业员工帮助深夜迷路的老人回家

“王洪是新时代青年楷模,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原涪柴厂退管会)衷心致谢!”近日,一封实名感谢信送到了华峰铝业有限公司财务部,原来是公司成品仓主管王洪帮助一位身患重病的迷路老人找到家人,受到涪陵当地群众及家属的赞誉。

7421时左右,员工王洪下班开车回家行至茶园路半山路段,突然发现一位老人独自坐在马路边上。王洪立刻意识到,老人可能迷路了,且当时天色已晚,又处荒山野外,如果让其独自离开,极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

“婆婆,你屋头是住哪点的?”王洪立即下车询问老人家庭住址,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家住在涪陵兴华花园,而此处距兴华花园有50公里路程。王洪细想,天气炎热,老人不太可能独自一人徒步至此,应是随家人到此地避暑。于是便拿出手机准备向当地村队长报告情况。刚一打开手机,恰巧发现村社群里有关于老人的寻人启事,便从中了解到老人系原涪柴厂退休员工,现居住于国强农庄。随后,王洪一路将老人安全送至国强农庄,与其亲人朋友团聚后,方才离开。

当时没有考虑这么多,就是担心老人家的安全。举手之劳,都是应该做的,每个人碰到这样的事都会出手相助。当面对周围领导和同事的纷纷“点赞”,王洪朴实地表示。(陈志远)

 

案例点评:勤恳敬业立足岗位工作,暖心帮助弘扬传统美德。王洪于2017年入职华峰铝业,工作期间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品行端正,做事踏实,曾先后荣获公司2019年优秀员工、2020年优秀管理干部和ERP项目优秀关键用户。身为华峰人,王洪的小小善举暖人心,也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华峰人的责任与担当。(陈志远)

 

拾金不昧的华峰正能量

谢谢你们,这可帮了我大忙了!我得当面感谢这位拾金不昧的好同志!在杭州华峰国际大楼内,浙江华峰聚合置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匡应花正接过一面鲜艳的锦旗。

锦旗的背后是一个责任担当和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事情发生在1118日中午,华峰聚合置业的保洁领班匡应花正在楼宇内例行卫生巡查,突然发现一个环保袋内装有四捆油卡。环顾四周,匡应花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当事人,于是立即联系保安和客服同事共同清点数量,确认袋内油卡价值共计10万元。紧接着,匡应花随即与同事共同寻找失主,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到当事人并顺利将失物归还。原来失主正是在华峰国际大厦内的一家客户企业,非常感激匡应花的善举,特意制作锦旗并上门致谢。

面对采访,匡应花十分平静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失主一定很着急,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的。(郑颖)

案例点评:情虽小,但感动人心;凡人善举,彰显温暖正能量。匡应花拾金不昧的行为,不仅充分体现了优秀的个人品质,也离不开华峰“四个共同”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哺育和滋养。这种实实在在的正能量值得全体员工学习,让我们共同为匡应花点赞!(郑颖)

 

不让“班前会”变成走过场

“班前会”是许多班组在日常管理中会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如何不让班前会变成“走过场”?这成为基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为此,重庆华峰化工热电装置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把“班前会”作为装置员工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班前会”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成为筑牢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确保“班前会”的纪律性、规范性、严肃性,热电装置专门规定了“班前会”的交接内容和形式,第一:交接班时两班列队并立对站,接班班长首先清点人数后,报告接班人员情况,询问接班人员是否有身体不适,状态不佳者,以便及时掌握员工思想情绪、精神状态,杜绝上岗后影响安全的现象发生;第二:交班班长将本班当天岗位工作内容、生产、安全情况、公司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安全生产安排、装置相关规定等内容进行读诵;第三:交接完毕后,由接班班长布置当天工作任务,人员安排,强调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点评、解析存在的隐患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应急措施和整改办法;第四:最后要求接班人员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整齐地喊出班组安全口号。

此外,热电装置还建立健全了“班前会”考核机制,一方面要求员工端正开会态度,充分认识开好“班前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落实,逐项完成;另一方面要求值班人员发挥好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每天将交接班情况记录清楚并上传装置工作群,纳入装置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并形成常态化管理。

案例点评:开好“班前会”,是安全工作的开始,是一天工作的好心情,还能保障一天高质量的工作。热电装置加强“班前会”管理,旨在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努力唱好安全管理前奏曲,切实筑牢基层安全生产防线。(张峰)

 

“一问一答”的“安全小课堂”

“文浩帆,你说说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文浩帆回答道:“1、用手提起灭火器的提把,让灭火器保持水平垂直的状态;2、把灭火器瓶体上下颠倒摇晃几次,让瓶体内的干粉松动;3、找到灭火器提拔下面的环状金属物,并用手拔掉……”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挂什么标准的安全带?”

“双绳双大钩五点式!作业、移动、上下过程中,还必须保证至少一个钩有效挂好”。  

这是华峰重庆氨纶动力供热工段供热乙班安全“小课堂”活动上,范海刚班长对新员工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抽查的一个场景。

自公司6月开展安全月活动以来,供热乙班从增强班组员工安全素质入手,采取安全“小课堂”这种形式抓实安全工作。每天班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班组长或老师傅对新员工安全知识进行提问,对工作中涉及的各项安全操作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讲述和巩固,形成了“安全人人抓、安全日日讲”的浓厚氛围,消除了监护管理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确保了作业生产安全高效运行。

案例点评:这种“一问一答”的“小课堂”形式,打破了以往“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传统模式,不仅将安全知识的学习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员工深刻认识岗位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实现了以学促改、学用结合,提高了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周世越)                              

 

我的师傅叫“包工头”

“嘿,包工头!搞快点撒,我们马上要开车了!”在重庆氨纶聚合车间更换现场,聚合班长半开玩笑地说道。只见一个头戴蓝帽,帽檐上绑着一块吸汗用的白毛巾的人,头也不回地随手做了个“OK”的手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师傅,我心里还在纳闷呢,班长不是说我师傅叫:“黎奉华”吗?怎么又叫他“包工头”呢?

带着疑惑,我走过去站在师傅身边仔细地观察着,虽然那时还不是高温天气,但他的背上已完全湿透了,额头上豆大的汗水如雨般地往下掉,手里的毛巾一刻不停地把需更换设备的接口擦了又擦,生怕遗漏任何杂质没清理掉。我走过去叫了一声:“师傅,我来了”。他只对我说了一个字“嗯”。然后继续埋头工作,在他熟练的技术下,很快就完成了设备的更换,各项设备都顺利运行起来。

等到休息间歇,师傅才开始介绍自己,他告诉我跟着他做事就6个字“严谨、安全、责任”。接下来的段时间,我跟着他参与技改和停产大检修。我的师傅每次都是冲在工作的最前线,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责任和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包工头,其实,这正是“有事找包工头,事情包在他身上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罗文斌)

案例点评:这位师傅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每天做着平凡的事。我想:华峰是用新创享生活,那么一位位负起责任“包工头”正在用心守护着华峰。(罗文斌)


高温下的坚守

7月以来,重庆市连续出现两轮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第2多。盛夏的重庆,不只白天在高温下的炙烤之下,甚至连深夜的风也是滚烫的。当多数人在空调的凉爽中沉入梦乡,氨纶纺丝车间却还是灯火通明。

走进纺丝车间,纺丝机飞速旋转。师傅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台机器,在卷成丝饼的瞬间,迅速将其取下、装车,一气呵成。尽管开着空调,汗水也早已浸湿了衣裳。但他们仍不敢有一丝松懈,全神贯注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人受不了高温,机器更是如此。由于温度过高,长时间持续运转的机器很容易出现故障。每当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办公室响起,机修师傅就知道又是自己出马的时候了。匆忙背上工具箱,来不及清理手上的油污、脸上的汗水、甚至刚倒好的水也来不及喝上一口就得火速赶往现场。他们就像消防队员一般,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随时待命,刻不容缓。因为早一秒解决故障,车间就早一秒恢复生产,也就少一分损失。

这样的场景在华峰不断上演。8月以来,重庆华峰化工更是开展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检修工作。上午八点半,热电汽机厂房内温度已达到43℃,师傅们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他们脸上滚落。即使这样,他们却始终牢记高标准和严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项检修任务。

“大家一定要做到眼尖、心细,不能出一丝毫的差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正在热电3#汽轮机处检查汽机转子的检修技师王新同班组成员反复说道。(蒋敬 余沐阳)

    案例点评:炙热的“三伏天”中,在华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战高温、斗酷暑、迎“烤”验,用100%的坚守、责任、担当,迎“热”而上,“汗”卫安全生产,一个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平凡身影,用汗水浇灌最美“炎”值,向高温下坚守的华峰人致敬!
     
© HTH(中国)官网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